美国官员又一次将乌克兰危机的责任强行抛给中国,却选择性忽视了自身持续 “递刀拱火” 的事实。“如果中国今天切断对俄罗斯的支持,战争明天就会结束。”9 月 13 日,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 “雅尔塔欧洲战略” 年度会议上再次炒作所谓 “中国责任论”。这位特朗普的核心助手、美军退役将领声称俄罗斯是中美 “联盟关系” 中的 “小老弟”,过度依赖中国的支持。这套说辞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和基本事实严重不符。
美式叙事的三重谎言
美方对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角色的指责可以概括为三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战争早已结束。今年 1 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三点都是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谎言”。
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以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俄乌战场的局势必然会有明显变化,而不是维持如今的态势。事实是,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严守不向冲突方提供武器的原则,这一立场坚定且明确。
展开剩余73%在政治立场上,中国始终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上,中国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冲突,呼吁对话谈判,而非为某一方提供政治掩护。中国还派遣特别代表多次开展穿梭外交,并同 “全球南方” 国家一道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 “和平之友” 小组,为推动和平解决危机付出诸多努力。
此外,中国为推动战争早日结束付诸行动,如提出 “十二点和平建议”、与巴西推动 “六点共识” 等。这些都表明中国是和平的倡导者与推动者,并非如美方所言阻碍战争结束的因素。
美国甩锅的深层动机
凯洛格此番言论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动机。一方面,美国国内对乌克兰援助问题分歧加剧。特朗普政府改变对乌军事支持方式,从 “赠送” 改为 “出售”,致使乌克兰抱怨 “武器成本飙升”。在这种情况下,炒作 “中国责任论”,是试图转移美国民众对美援缩水的不满,将矛盾焦点引向外部。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舆论施压,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美国正推动七国集团对华加征关税,借口是 “中国进口俄油助俄战争”。凯洛格的言论实则为后续经济制裁铺垫舆论,妄图将中国拖入与美国同一阵营对抗俄罗斯的陷阱中。
同时,美国对乌克兰援助已超 669 亿美元,然而战场局势依旧胶着,北约军援效率低下的问题暴露无遗。例如波兰购买的 “爱国者” 导弹在俄白军演中被证明无法拦截伊斯坎德尔 - M 导弹。凯洛格将责任推给中国,是为了掩盖美国及其盟友在这场冲突中的战略失误与军援不力。
中俄合作的真实逻辑
中俄两国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是正常的国家间交往,与军事援助毫无关联。2025 年 1 - 8 月,尽管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 9.4%,但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品类逆势增长,中国从俄进口的菜籽油同比激增 23.8%,这些贸易往来多集中于民生领域,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双方经济互补性。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 17%,天然气占 11%。这种合作是 “双向刚需”。俄罗斯需要能源出口收入维持经济运转,而中国通过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自身能源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是正常的能源贸易合作,并非美国所歪曲的 “战争输血”。
在军事合作上,中国多次郑重声明不向交战方提供武器,而美国却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价值百亿美元的 “海马斯” 火箭炮、F - 16 战机等武器装备。俄罗斯作为具有独立外交传统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绝非如凯洛格所言是中国的 “小老弟”。
俄乌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背景,其根源在于地缘政治矛盾以及北约持续东扩对俄罗斯安全产生的严重威胁。战争的结束需要冲突双方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妥协,在尊重彼此合理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寻求政治解决方案,而不是美国通过无端指责第三方来转移焦点、推卸责任。
发布于:山东省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